您好!欢迎来到恒安人才网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牢牢抓住牛鼻子—化解产能过剩要守住“保就业”底线

作者:任紫 |  发布时间: 2014-07-14 |  来源:本站原创 |  浏览数:2330 |  字体:T T T

当前,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高增速逐级下行, 放慢至7.5%左右的中速增长, 多年来被国内生产总值 (GDP) 高增长掩盖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 传统产业粗放发展、 低水平重复建设, 不但引发产能过剩, 还暴露了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发展遭遇瓶颈等问题。

发现深层次矛盾 找准发展突破口

在外需不振、 能源、 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下, 一段时间以来, 钢铁、 电解铝、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统计显示,我国钢铁、 水泥、 电解铝、 平板玻璃等产业产能均占全球的40%-60%, 而实际产能利用率普遍在73%左右, 比全球平均水平约低10个百分点, 过剩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普遍在3%以下, 与7%的工业平均水平有明显差距。 这组数据, 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和矛盾。

产能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必须迈过这个坎。

转变发展方式 直面失业阵痛

当前, 在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形势下, 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正日益突出。 2012年, 我国钢铁产业产值7.2万亿元, 从业人员405万人, 投资6584亿元;有色金属产业产值4.1万亿元,从业人员246万人,投资5516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对354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67.7%的企业认为, 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需要 “3年以上”的时间,其中认为需要 “5年及以上”的企业占到22.7%。

在这种背景之下, 化解过剩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我国有关部门狠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控制产能总量, 包括对钢铁、 水泥、 电解铝、 平板玻璃、 船舶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进行遏制, 对违规在建和已建成项目进行清理, 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建设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 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包括通过落实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和通过加严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确保提前一年完成 “十二五” 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三是将化解产能过剩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 其中,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引导产业优化布局, 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举措。

从这些方面的工作来看,无论是控制产能总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都会造成失业问题。可以说,一定程度的失业是化解过剩产能难以避免的阵痛。 “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决策,涉及河北、山东、湖南等多个省份、多个行业。大量关厂,将会分流出不少需要安置的职工。以河北省为例,五年内,我国要压缩钢铁产能8000万吨以上,其中6000万吨任务落在河北。仅这一个省,钢铁一项,就会直接影响20万人、间接影响40万人就业。

化解产能过剩 不能 “剩下” 工人

我国已经是一个工业经济大国, 现有的500多种工业制成品里, 有20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 类似 “八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 的消息也常常引发我们对于中国处在世界产业链 “微笑曲线” 底端的感叹。 在这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 我国要从工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强国,需要提质增效,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去年,12部委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重点推进九大行业和领域兼并重组。 今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 《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 这虽然与衰退性的调整不同, 但是在化解产能过剩、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失业问题。

我国经济现在强调稳中求进, 通过稳增长来为转型调整创造一个相对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稳增长的底线是保就业, 通过保就业保证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保证消费。 所以, 化解产能过剩、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不能光管淘汰, 不管安置。 政府要用新思路、 新办法, 把维护职工利益与化解过剩产能同谋划、 同部署, 把职工安排好。

首先,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 促进创造新的岗位。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人均GDP折合6700多美元, 不能因为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就把中国经济看作过剩经济。事实上, 我国既有过剩的一面, 也有短缺的一面,短缺的更多是和民生相关的内容,比如服务业, 还是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去年,我国经济保持了7.7%的平稳较快增长,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产业结构发生标志性转变。 但是, 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中后期, 人口规模巨大和地区发展差距较大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像韩国、新加坡、 日本那样一下子就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换位, 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转变过程中, 服务业逐步增加将会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 亟须政府出台过渡性政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尤其是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 此外, 政府在引导产业升级、 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 也应有序引进新的有前景的产业, 如高新技术产业等, 为失业者提供就业的机会。

其次, 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做好职工再培训、 再就业的引导和帮扶。 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 下岗失业人员想要转岗再就业,需要新的技能。 有关部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失业者的就业指导与职业培训力度,让失业者掌握再就业的技能。

再其次, 企业应主动转型升级。 并非所有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都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 应主动思考如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对于在行业、企业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富余人员, 企业应努力为其创造和提供其他工作岗位。

最后, 劳动者要主动适应。 对于处于相关产业的劳动者而言, 应意识到参加就业培训、 提高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紧迫性。 劳动者知识技能的老化会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的降低,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更新知识、寻找机遇。(任紫)

上一篇:妥善解决化解产能过剩中的就业问题:风物长宜放眼量

下一篇:江苏建有全国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形势总

[关闭]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公众号
柳州恒安人才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工作轻松找

工作时间
上午 08:30 - 12:00
下午 14:00 - 17:3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