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恒安人才网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始于2007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如今再也无法让中国人独善其身, 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将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一定影响。
一、经济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一是,国内经济增速变缓。今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2006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并有可能全年的GDP增长不超过10%,这必然会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监测情况看,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对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企业就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三是,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2、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对明年的毕业生而言,可以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受到最大冲击的将是财经类、管理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
3、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自2008年起,我国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劳动就业权利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从而会减少劳动力需求。
4、国内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年初的雪灾与年中的地震在短期内对就业是不利的,虽然国家与地方对灾后重建的投入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与此相反,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开幕之前由于场馆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对就业是利好的。然而奥运会之后,与奥运相关的领域就业自然会下降。
二、影响经济类学生就业的因素
1、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迅速。大学毕业生供给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待就业大学生群体增大,大学生初次签约率较低。从2001年到2008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15万增长到532万,翻了两番多。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每年净增待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压力也正逐年增加。
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部门和行业收入高、地位高,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并且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所以成为多数学生的就业首选。
3、学生就业受限于区域选择。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地区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例如:学生更愿意到沿海地区、到城市就业。沿海地区、城市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4、学生的就业能力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首先,学生在培养模式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欠缺,缺少可持续发展性;其次,学生缺少“市场能力”。即:获取职业信息能力、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能力等,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比较滞后;第三是,学生缺乏沟通的能力。
5、心理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以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诸如依赖心理、自信心不足等。一些大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在择业中拿不定主意,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择业的主动性,使得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机会丧失。
三、大学生毕业生应如何应对 1、不可过分悲观。眼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波及全球,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剧必然会冲击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以及一些非名校毕业的应届生,增加就业的难度,但对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过分悲观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
另外,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特别重要的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需求比较大,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2、应改变求职预期 。期望过高对自身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学生往往过于乐观地估计了自己的工作前景,使得部分毕业生处在不断的职业寻访中,或是选择不就业。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特别是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不少名企取消了今年的招聘计划,有的企业还选择了裁员或正在研究裁员计划。例:家乐福(中国)、立白等企业就发布公告,取消校园招聘计划。因此,及时的改变观念,清楚认识到自己在求职方面存在的缺陷,正确认识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认识到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从而正确审视自己,为自己积极、准确地进行定位、评价, 不能太过理想化,应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去完成目标。此外,大学毕业生还应当破除“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重经济发达地区,轻经济落后地区”的择业观念。
3、积累自己的工作经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经验歧视在我国大学生求职市场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据许多招聘会反映,80%以上的用人单位有工作经验要求。因此,经贸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四下半学期专业实习的时间,尽早到单位进行实习,把在学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以此增强实际工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要尽早签约,不要挑肥拣瘦。
4、提高自身素质。危机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带来麻烦,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机会,永远给予有准备的人。例如,受包括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股市从最高的6000多点跌至现在的1900点附近,由于牛市时人们对专业理财的需求要弱于熊市,所以时下的不景气反而为经济类的毕业生进入证券公司提供了契机。而随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这样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另外,据我院与有关企业联系的意见反馈,对那些上手快、一线操作能力强兼具较好的营销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毕业生,企业依然“求贤若渴”。缺乏核心竞争力,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岗位所需,是经济类学生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才能在面对危机时,化险为夷甚至成为转机,在没有机会的条件下创造出机会,在不好的大环境中营造出较好的小环境。
5、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主动就业。应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就业的信息网络,及时有效地了解社会招聘信息,借助讲座、座谈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形式,了解经济类学生就业环境、市场要求,主动推销自己,展示自己。
上一篇:面试官迟到,等还是不等?
下一篇:职业理想与就业选择
微信扫一扫
工作轻松找